美国曾在三十年前高居世界超级大国的巅峰,然而时至今日却显得日渐衰弱。究竟是谁在推动着这场国运的逆转?让我们一同回顾过去三十年美国的发展轨迹,探寻背后的故事。
19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正当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陷入艰难的探索和困境中,以美国为代表的资本主义国家却迎来了经济的快速增长和繁荣,展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在这样的背景下,乔治·赫伯特·沃克·布什竞选成为美国第51届、第41任总统。为了区别于他的儿子,人们通常称他为“老布什”。
老布什出生于1924年6月12日,成长于马萨诸塞州密尔顿。其父亲是华尔街颇有声望的银行家,后来弃商从政,担任过美国联邦参议员;母亲出身名门。布什家教严格,给予他良好的家庭教育。1941年12月,日本突袭珍珠港,不久后,正在菲利普斯学院读书的布什受到战争影响,中学毕业后即参军,成为海军飞行员,服役于太平洋舰队,担任鱼雷轰炸机驾驶员,参与战斗任务。
展开剩余91%战争结束后,老布什一度投身商界,取得一定成功。1964年,他决定追随父亲的脚步,告别商界,投身政治。1980年,时任总统里根提名布什为副总统候选人。在里根八年的总统任期中,布什作为副总统是其重要助手,备受信赖和重用。
1988年,里根任期届满,布什在总统大选中凭借里根的支持艰难胜出,成为美国第41任总统。然而,执政四年间,布什政绩平平,缺少显著亮点。美国经济总体上在增长,但国内财政赤字逐渐严重。到1990年,赤字已达到2200亿美元,是1980年的三倍之多。
上任后,老布什首要面对财政赤字问题,但他并无有效解决方案。为缓解财政压力,他计划削减政府开支,却遭国会反对。彼时国会由民主党掌控,资本势力不愿过紧日子。迫于无奈,老布什选择增税来弥补赤字,尽管这违背了他的“不增税”竞选承诺。
同时,美国高失业率也是布什必须面对的严峻挑战。他认为,解决失业的根本途径是加强教育,将教育提升为国家重要议程。良好的教育体制和环境是培养优质劳动力的基石,正是美国长期以来的目标。因此,布什继承了里根政府推行的教育优异改革,积极推进相关计划。
在这方面,老布什贡献突出:他召集全国州长教育峰会,确立国家教育目标;推动择校计划纳入国家教育议程;签署《美国2000年教育战略》。然而,该战略未上升为法律,国家在教育上的投入与成效并不成正比,文盲问题依然存在,使得改革困难重重。直到克林顿总统上任后,才将这一战略法律化,推动教育体制持续改善。
1994年,克林顿签署《2000年目标:美国教育法》,将老布什时期的教育战略转化为法律文件,继续落实国家教育目标。虽然老布什未能彻底改变教育现状,但无疑为后续改革奠定了基础。
任内,老布什对国内民生问题缺乏切实对策,但在国际舞台上发挥了一定积极作用。1991年,美国发动“沙漠风暴”对伊拉克展开军事行动并取得胜利。借此契机,布什提出“世界新秩序”的构想,强调美国应领导全球新秩序建设,并指出这一秩序对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此主张推动苏联加速解体,德国统一,东欧国家纷纷脱离社会主义体制,冷战随之结束。
然而,老布什政府并未有效解决前届政府遗留的高赤字、高国债和贸易逆差问题。虽然是一位谨慎而负责任的管理者,但布什缺乏强烈的领袖魅力。海湾战争胜利后,他在民众中的支持率急剧下滑,加之经济停滞和财政赤字持续恶化,最终在1992年总统选举中败北。
每位总统卸任时都留下诸多难题,若继任者无力应对,问题只会越积越多。老布什既未解决前任的财政难题,也未能为后续总统提供有效方案。此后几任总统均未能扭转美国经济停滞和社会矛盾加剧的趋势。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美国成为震中,急需一位能够带来变革的领导者。在当年的总统选举中,奥巴马以“变革”的形象脱颖而出,成功问鼎白宫,成为美国首位黑人总统。
奥巴马当时年仅47岁,政治经历尚浅,在联邦参议院任职不到四年。作为首次竞选总统的新秀,他充满朝气,声音洪亮且亲和幽默,兼具演讲天赋,很快赢得少数族裔和中产阶级支持。危机中的共和党处境被动,伊拉克战争和次贷危机严重损害了共和党的声誉,这为奥巴马提供了有利的“时势”。
共和党内部严重分裂,国会两次救市计划投票中,反对者多为共和党议员,连前国务卿鲍威尔也公开支持奥巴马。奥巴马借助互联网和邮件动员大量年轻选民,支持者志愿者挨家挨户宣传拉票。他筹集的竞选资金是对手麦凯恩的三至四倍。
最关键的是,奥巴马以“变革”、“希望”、“前进”为口号,呼吁塑造更完美的联邦国家,赢得了广泛共鸣。他提出要终结“布什主义”中对内的新自由主义和对外的新保守主义,计划16个月内完成伊拉克撤军,改革税收、医疗、社会保障、教育和移民政策。
这次选举被视为美国人不仅为个人投票,更是在为国家命运投票。奥巴马击败麦凯恩,于2009年1月20日宣誓就职,肩负起“重塑历史”的使命。
执政后,奥巴马以务实态度启动改革,重点保护消费者利益、提升政府透明度和责任感,提出五年内出口翻番目标,促进就业。他积极推动国际合作,在2009年4月的20国伦敦峰会上成功说服多国出台经济刺激计划。
改善民生是其另一重点。从竞选伊始,奥巴马就致力于医疗体系改革,吸取克林顿90年代医改失败经验,采取渐进式改革,目标是增强已有保险保障,为无保险者提供可负担的选择,减缓医保开支增长。2010年2月22日,他公布新医改方案,为3100多万无保险美国人提供医疗保障。
奥巴马还修改了税制。到2012年7月,美国经济明显回暖,GDP增长约1.5%,失业率降至8.3%,中产阶级开始恢复信心。
在外交上,奥巴马摒弃小布什时代单边主义,推动多边外交,力图以外交解决争端,修复国际形象。他强调美国依然是全球领导者,但倡导与他国共同承担责任。奥巴马在结束伊拉克战争、打击基地组织、发展中美和美俄关系方面均有成效。
尽管美国仍面临挑战,奥巴马凭改革措施赢得2012年选民支持,成功连任。新任期内,他聚焦经济增长,推出庞大议程,包括推动制造业发展、设立创新机构和能源基金、加大基础设施投资、提升教育水平、提高最低工资、谈判跨大西洋贸易伙伴关系等。
尽管如此,奥巴马在两党妥协上成效有限。税改和财政政策改革因两党分歧而多次受阻。2013年10月,共和党阻挠医改,导致政府停摆16天,85万联邦雇员停工,生产力损失近20亿美元。停摆首日,耗资数亿美元打造的医保网站瘫痪,数百万民众受影响。奥巴马因此遭受批评,被指软弱、空谈、承诺难兑现。
然而,总统权力受制于多方牵制,奥巴马任内虽未进一步推动经济发展,却在党派对立中难以施展拳脚,医改计划未能全面落实,之前努力受挫。
2016年11月9日,特朗普当选美国第45任总统,2017年1月20日宣誓就职。他竞选时承诺大幅减税,为中产阶级和企业减负,提升企业竞争力。尽管大部分美国人倾向支持民主党候选人希拉里,但特朗普最终出乎意料地获胜。
特朗普当选引发金融市场震荡,美元指数暴跌,美股暴跌,黄金价格飙升。上台后,2017年4月,他兑现减税承诺,发布税改纲要,并于12月22日签署《减税和就业法案》,将企业所得税率从35%降至21%。
他还宣布废除奥巴马医改,重新设计医疗保障方案。若无疫情爆发,特朗普应是广受欢迎的总统。
然而,2020年初,新冠疫情席卷全球,美国成为重灾区。根据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数据,截至2021年1月8日,美国确诊病例超2150万,死亡超过36万。特朗普政府应对不力,延误防控措施,致使美国疫情惨重。
特朗普误导公众,将责任推给世界卫生组织,维护个人形象。同时,他在疫情期间加大对伊朗、委内瑞拉制裁,加速遣返拉美非法移民,无视病毒扩散风险。这些政策不仅危及美国民众健康,还阻碍国际抗疫合作,威胁全球公共卫生安全。
奥巴马在向非裔大学毕业生网络致辞时公开批评特朗普政府抗疫不力。知名学者诺姆·乔姆斯基也表示,美国领导人在疫情中表现糟糕,应对美国及全球死亡负责。
疫情爆发初期,情报部门早已警示病毒传播力极强,但特朗普为稳固权力淡化风险,拒绝采取有效措施,多次公开声称疫情可控,甚至断言“病毒终将自行消失”,这些言论引发广泛质疑。
最终,美国疫情失控,导致逾三十万美国人逝世。共和党政府无力抗疫,民主党亦缺乏具体应对,双方陷入口水战,未能实质合作。
疫情冲击全球经济,尤其美国经济陷入困境。回望过去三十年,每任总统初上任时都雄心勃勃,计划改革国家,却未能深入了解社会矛盾,缺乏切实可行的对策。与此同时,资本家利益至上,拒绝为国家整体发展让步。
美国长期推崇自由至上的理念,导致历届总统的改革措施难以落实,这正是美国从超级大国逐渐陷入经济困境的根本原因。
-END-
作者:妍开
编辑:朵婕
发布于:天津市个人配资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