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九案。
“君子报仁义,不畏天地间,母亲,我终于为你报仇了!”
历时三年的维权终于有了结果,父亲陈继卫二审依然被判了死刑。
云南宣威小伙陈昌雨的心里总算是卸下了一块大石头。
在为母亲报仇的这三年时间里,原本关系很好的奶奶责怪他报警抓了父亲,父亲那边的亲友也骂他白眼狼,“子告亲父,亲手送父亲上死刑台”。
那又怎样呢?他从不后悔,从母亲身死的那一刻,他唯一目标就是要陈继卫死。
从母亲去世的那天开始,他对父亲的称谓就变成了直呼姓名。
陈昌雨说,他在陈继卫的身上,从来就没有感受到过亲情,他对父亲这个词的印象也只有恐惧和暴力。
展开剩余91%而提及被陈继卫烧死的母亲禹秀英,他的心里像像刺入了一把刀,隐隐作痛。
母亲禹秀英的这一生,实在是太苦了。
“我的一生都扑在了陈继卫的身上,逃不掉,离不了,能怎么办呢?”这是禹秀英生前留下对丈夫的控诉,也是她为数不多的一句抱怨。
这一段“要命”的婚姻,究竟藏着哪些龃龉和伤痛呢?且往下看。
“苦”字开头的婚姻
多年前,禹秀英与陈继卫相识于一次赶集,之后陈继卫就一直纠缠,还把禹秀英原本订好的亲事搅黄了,悔亲的钱也没填上。
从一开始,禹秀英的母亲陈桂珍就不同意女儿这桩婚事,觉得陈继卫是地痞流氓。
果不其然,这个女婿在婚后两次入狱,先是在2001年因抢劫罪获刑十年,那时的陈昌雨才出生2个月。
勤劳淳朴的禹秀英独自拉扯着儿子,居住在公婆家的一个小隔间里。
她从来没想过离开这个一穷二白的家,独自下地种菜养活着年幼的孩子。
而年幼的陈昌雨从没见过父亲,却因为父亲背负骂名,村里的孩子叫他“寡妇的儿子”、“劳改犯的儿子”。
但母亲很爱他,陈昌雨想要什么,她都能尽力满足,会给陈昌雨唱儿歌哄他睡觉。
母亲的脊背,为年幼的孩子在寒风之中撑起了一片暖色。
丈夫不在的日子里,这个勤劳的女人又东拼西凑,盖起了几间平房,母子二人终于有了一个像样的家。
好不容易等到丈夫出狱,禹秀英的日子非但没有转好,反而时常因为突如其来的暴力屡次躲回娘家。
暴力狂父亲
在陈昌雨的记忆中,父亲陈继卫一直是个喜怒无常、脾气暴躁的人,诸如吃饭时,他看到儿子握筷子的一根手指翘了起来,也会啪地突然过来一嘴巴子。
而对于母亲禹秀英,父亲更是随手抄起什么就打。
最严重的一次是,陈继卫抄起啤酒瓶和水烟筒打禹秀英,啤酒瓶碎的到处都是,水烟筒也打爆了,禹秀英躺在地上吐血,奄奄一息。
如果不是他及时叫来了邻居,母亲的性命只怕就交代在父亲的手里了。
父亲的暴力,在生活中时常可见。
不仅是陈昌雨母子遭殃,就连他出狱后养的牛(陈继卫出来后,一直做牛贩子生意)也被他打断过牛角。
记忆中的父亲也不给家里钱,陈昌雨经常看到父亲裤兜里装着一百一百的红票子,但他几乎没给过自己钱。
有的时候,禹秀英没钱了,让小昌雨找父亲要钱,他也曾几块、十几块地给过几次。
“我觉得,陈继卫可能从来没想过自己是一个父亲。”陈昌雨说。
他似乎忘记了一个丈夫和一个父亲该尽的责任,可他从未忘记殴打妻儿这件事。
为此,陈昌雨曾经绝望、恐惧到自杀。
9岁那年,陈昌雨觉得自己无法保护母亲,选择以死解脱,他拿起一瓶农药,拧开瓶盖就喝了,毫无犹豫。
这一次,他被母亲禹秀英救下了。
小小的孩子,经常看到母亲遭受父亲的暴力,严重的时候,父亲会脱光母亲的衣服裤子打,用家里的电饭煲的线抽打,那些青一块紫一块的伤痕彷佛烙在了陈昌雨的心上,让他对父亲的憎恨又加深了一层。
往常被打之后,禹秀英就会被陈继卫拖着去村里的诊所打吊瓶,去的次数多了,连医生都看不下去,责骂陈继卫:“你为什么要打她?你要打就别拖来了,打了又送医院有什么意义?”
母子俩也曾反抗过,跑过,可被抓回来后,打的更严重。
对于陈继卫的暴行,邻居的劝说通常无济于事,来去就那几句:“小孩都那么大了,有什么好吵的?”“尽量不要气着他,不要去惹他。”
至于陈昌雨的爷爷奶奶,一位是盲人,一位是聋哑人,对自己的儿子从来都无力管教。
禹秀英也曾想过要离婚,一边是对丈夫的来自心灵深处的恐惧,一边是旧观念的束缚,她迟迟不能下决心。
陈昌雨的小姨回忆,姐姐禹秀英生前也不是没起过离婚的念头,但在现实中寸步难行。“在农村,离婚是一件很丑的事。还有陈昌雨这边(的问题),一个女人离了,带着一个小孩去哪里?”
陈昌雨和妈妈
父母之间的纠葛让陈昌雨无法专心上学,他在2014年去了广东打工,只为了逃离那个令他窒息的家。
有时候,在外打工的陈昌雨会突然收到妈妈的信息,请求他转50块钱红包。“作为一个家庭妇女,身上连50块钱都没有,感觉挺卑微的。”陈昌雨说。
因此,他始终无法放下对母亲的担忧,直到2018年的某天,陈昌雨亲眼看见父亲持刀对着母亲。
他跑上前阻拦,结果父亲像着了魔似的开始砍自己的手臂,还拿热水壶砸向陈昌雨。母亲扑上前用身体挡住儿子,又挨了一顿拳脚。
这次之后,陈昌雨带着母亲出外打工,没有陈继卫的日子,母子俩过的很是舒心。
直到2020年,禹秀英因为身体原因,再次回到了老家,跟陈继卫生活在一起。
她的生活又陷入了水深火热,她又开始在遭受暴力后频繁地躲回娘家。
禹秀英的娘家
“一壶油,一把火,他烧了妻子”
陈桂珍记得,她最后一次见到健康的女儿是在2021年的农历新年。
那时候禹秀英刚好在娘家,陈继卫带着五六个人上山来吃饭,喝了酒之后又哭又闹,跪在禹父面前,希望劝禹秀英跟他回家过日子。
陈桂珍记得,当时女儿在房间里跺着脚说:“妈妈,我真的不想回那个家。”但在众亲的劝说之下,禹秀英还是在年后回到了陈继卫身边。
哪曾想,这一走竟是永别。
2021年的3月14日的晚上,禹秀英夫妻俩又因为一点琐事拌了嘴。
为了躲避陈继卫的“没事找事”,禹秀英睡在了沙发上,睡到深夜,她又冷又困,于是起来找了一床被子盖。
这时,陈继卫到外面提了一壶汽油进来,“哗哗哗”地泼了一屋子。
禹秀英上前去抢,身上也被淋了油,她问陈继卫,你要做什么?你到底怎么了?我又做错了什么?
陈继卫说前天禹秀英喂猪的时候水放少了,说着他一下点着了火。
禹秀英的脸上先起了火,之后是满屋子的大火。
禹秀英被送到了医院,为了不让儿子担心,也害怕同处一个病房的丈夫的淫威,禹秀英并没有告诉儿子自己受伤的事情。
直到邻居给陈昌雨打了电话,告诉他禹秀英被火烧伤了,陈昌雨才知道这件事。
他打电话询问小姨情况,才知道母亲病危通知都下了几次,于是,他立马请假,在3月22日晚上到达了母亲所在的医院。
母亲的样子他差点认不出来:全身浮肿,黑黢黢的,像一个煤球,外面裹着纱布,无法动弹。
陈昌雨从外婆和小姨那里了解到母亲受伤的实情后,当晚就报了警。
陈继卫向公安承认,说他不想活了,于是泼油点了火。没多久,他换了病房,不愿意见到陈昌雨。
陈继卫的弟弟劝说陈昌雨不要闹大,否则就不给禹秀英出钱治疗。
最开始的时候,陈继卫帮禹秀英交了5000元住院费,后来就再没有出过钱。
他把家里的十多头猪、四五头牛和大货车全部卖了,把所有的钱都带走了。
陈昌雨为了给母亲治病,东拼西凑,借了十来万。
可这依然没有留住禹秀英的的生命,禹秀英在留下了“妈妈,我疼得很”的遗言后,就离开了人世。
从此,陈昌雨再也没有了母亲,他知道“死亡”对母亲来说应该是个解脱,可他还是忍不住心如刀割。
“子告父,不惧众叛亲离”
他毅然决然地将陈继卫告上了法庭,此举让陈昌雨深陷人伦情理的诘问。
父亲一方的亲戚,纷纷指责他不孝顺——“现在你母亲已经没在了,你只剩一个父亲了,你还要去报警?”
就连说不出话的奶奶也激动地“吼”了陈昌雨,用肢体语言埋怨他不该把自己的父亲告上法庭。
更多村民劝陈昌雨息事宁人。“回来好好商量,跟陈继卫谈谈你母亲的后事要怎么办,后续你们要怎样过日子,怎样挽回父子情分。”
但目睹了母亲一辈子的苦难的陈昌雨无法原谅那个男人。
他坚决要求判陈继卫死刑,经历了一审、二审的判决后,当拿到最终的判决书,在知道陈继卫被判了死刑后,陈昌雨松了一口气。
他永远忘不掉自己当时的心情,只有开心,没有其他。
陈昌雨在将父亲送上刑台后,再不想回到那个没有母亲的家里。
如今,那个充满灰色童年回忆的老屋早已一片狼藉,沙发和衣柜门都被大火熏黑了,院子里杂草丛生。
而屋子外墙,早已被围起了一大块黑纱。路人无法接近,更难以窥探内里发生的一切秘密与龃龉。
回不去的家
中国裁判文书网的数据表明,与婚恋相关的故意杀人案件自2012年以后,呈明显的上升趋势。
其中,男性凶手与女性凶手的比例为9:1。也就是说,杀妻案是杀夫案的九倍。
面对接二连三的杀妻惨剧,“女性择偶启示录”再一次成为热门的讨论话题。
热心网友给出的择偶建议包括:“父母不让你嫁的人,绝对不能嫁”、“软饭男一定不能嫁”、“不门当户对的人一定不能嫁”、“二婚男不能嫁”……更有深度细化的保命教材“杀人犯鉴别指南”受到追捧。
那么,到底怎样才能辨别那些具有“杀妻潜质”的人呢?或者说怎样才能躲开那些“暴力狂另一半”呢?评论区留下你的宝贵意见吧。
发布于:河南省个人配资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